《外配之路・之三》妳真的知道什麼是弱勢嗎?



在社會機構註冊登記課程時,同時也是移民的承辦人員說必須問我幾個基本問題。
「妳有自己的電腦嗎?沒有的話可以跟機構免費借用。」「妳知道怎麼收email嗎?妳知道怎麼回覆和轉寄email嗎?」「妳知道怎麼點選連結連至網頁嗎?」
「這些問題很蠢但是流程就是這樣。」她有點不好意思的對我說。「沒關係,我知道對某些族群來說有其必要性。」我說。
2002年,面臨設計系畢業製作的我們選擇拍攝紀錄片,不獲指導老師青睞的我行我素小組一群人,每一兩週開著借來的車子從台南前往嘉義偏鄉,拍攝和採訪外籍新娘 (當時還沒有外配這樣不帶貶義的詞),主要拍攝她們上識字課程和其他日常生活,也曾經採訪一邊採茶的她們。



每一次上山,都帶給20出頭的我很大的震撼。
她們通常年輕漂亮,有些人還擁有大學文憑,被買來台灣前,她們沒有見過丈夫。她們的住家通常非常簡陋,我在一個陰暗的水泥裸牆房舍中,不敢想像這個男人的家庭如何籌出一大筆錢讓他成婚,他們又會對買來的太太會帶有多少期待。


個子嬌小但總是活力十足的識字班老師說,我們能採訪到的都已經是狀況不錯的外配了,還有很多人是根本出不了門的。
那時我一週有二三天必須到一個設計工作室打工,主要工作是設計產品包裝,工作室只有我和老闆娘,她是一位因丈夫家暴而不顧保守的娘家反對堅持離婚的女性,每次回鄉下娘家,都會因為失婚而遭受鄰居指指點點。
半工半讀一直都有一點辛苦,但是我在自己的土地上受教育並自食其力,未來有無限可能。
我沒有任何比我們的受訪者優秀的地方,我只是投胎到了比較好的土地上,讓我受了教育並且能負責自己的人生。20年來我看著物化自己,亦或是抱怨出身的某些人,從來不敢忘記這一點。

現在意外的成了自己百般不願意成為的外配,太多事都得依附在另一半身上,但是比起很多人我已經不是弱勢。我有自己的電腦,我自己選擇了伴侶,我受過教育並且還可以繼續學習,我仍然可以期許自己能予給自己的未來。 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敗訴元配的投書 —— 配偶權存在嗎?這一切合理嗎?

「小三精神虐待我,法院參一咖。」——我也會畫底線,刪除線也可以。

做個不秀下限的公民,建立不比爛的社會